2021-01-06 00:14
美國新政府將上台,市場認為美中兩強仍將相爭,科技仍是地緣政治的主要戰場。至於兩強對峙的關鍵領域,將包括半導體、機器人、醫療科技、量子運算等。
美盛旗下馬丁可利投資策略總監凱特其斯(Kim Catechis)指出,未來十年人們將可能看到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經濟體之間更加涇渭分明。中國將加速努力減少對西方的依賴,美國則不太可能放棄目前的激進立場。
兩強相爭的關鍵領域,首推半導體。凱特其斯指出,2018年全球電子業總值5.2兆美元,由美、中和日本所領軍。麻煩的是,電子產業發展幾乎完全取決於半導體這個被低估但至為關鍵的部分,2019年的全球半導體總市值為4,120億美元。
凱特其斯分析,20年來半導體供應鏈表現出色,原因之一是產業內已出現明確的專業分工,因此在供應鏈中的各個階段中,經常會有單一公司獨大的情形。這個現象會造成一些瓶頸,美國和日本都採取行動,出自地緣政治的理由,來阻絕他國取得供應鏈中的特定零組件。
在機器人領域,凱特其斯指出,2019年全球營運中的工業機器人總數達270萬台,其中62%在亞洲、21%在歐洲、17%則在美洲。美中經濟脫鉤將持續到2021年,隨著製造業基地從中國轉移到其他亞洲國家,甚至回到美國,大量資金將投入供應鏈的重組,必須大規模採用機器人。
凱特其斯認為,未來十年隨著工作人口的減少,人口高齡化的國家有可能加快自動化過程。「中年」人口較多的國家在採用自動化、勞工再訓練及社會福利計畫之間,須謹慎取得平衡,以將社會動盪程度降到最低。
至於受災最嚴重的國家,是人口年輕、教育程度較低且政府能力不彰的國家。凱特其斯說,孟加拉、巴基斯坦和印度看起來受到的威脅最大,但印尼、巴西和墨西哥似乎也沒有能力因應。
凱特其斯表示,醫學與科技的界線已變得模糊。第一個開發出安全有效疫苗的國家將明顯加強外交力量,並有能力影響第三方因應疫情的能力。另外,作為建立遠端醫療信心的工具來說,網路安全將變得日益重要。
資料來源引用: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8/5150468